聽起來簡單。
實則極難。
古往今來,儒門中的大儒,猶如過江之鯽,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可是能稱得上圣人的,有幾個?
屈指可數(shù)罷了!
為什么圣人這么難。
這立德、立功、立,到底卡到哪一步了?
立德,并不難。
君子苦讀圣賢書,修身養(yǎng)性,并不缺有德之人。
立功,也不難。
就算立不了大功,立點小功,比如治理水患,造福一方百姓。
再不濟,修繕修繕書院,這也算立功。
最難的,立。
立,其實就是著書立說,宣揚自己的儒道理念。
有人可能會說,不就是寫書,這也不難。
秦漢陽也好,沈輕舟也罷,他們這些大儒,哪個沒寫過幾本書,被他們的門生快要吹到天上去了。
為什么他們只是大儒,而不是圣人?
原因很簡單。
他們寫的書,無論文采如何飛揚,如何天花亂墜,都是在四書五經(jīng)的基礎(chǔ)上,加上一些注釋罷了,并沒有什么新的見解。
更別說,形成一個新的學(xué)說。
他們都差得遠。
說白了,他們還是在四書五經(jīng)的框架里打轉(zhuǎn),沽名釣譽,寫的書也基本上是一些廢話。
李龍鱗憋在屋里,居然是在著書立說?
這也太不可思議了!
大儒們做不到的事,李龍鱗居然在做。
他讀過幾天書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