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讀書人眼里,將其視為珍寶。
原因很簡單。
近幾年的科舉題目,是誰定的?
為了防止科舉舞弊,一直都是武帝親自定的題目。
可武帝到底會定什么題目呢?
沒有人知道。
畢竟,就算是滿朝文武,又有多少人有資格入金鑾殿?
十之一二罷了!
絕大部分大臣,連入殿參見天顏的資格都沒有,只能在殿外的白玉場上聽宣。
因此,有不少大臣,一輩子都無法見武帝一面。
大臣尚且如此,何況是讀書人?
武帝到底想什么,他們就更不知道了。
可是,從武帝的文章中,也許能窺其一斑!
公輸婉又不考取功名,在她看來,這些文章大而空,之無物。
與其從中猜測武帝的想法,還不如搞點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,改善百姓生活,來到實在。
用李龍鱗的說法,這叫提高生產(chǎn)力!
不過,洛玉竹既然這么說,這一版大夏文報之中,必定暗藏玄機。
公輸婉耐著性子,仔細看了起來。
頭版上,還是一些官樣文章,假大空,甚是無趣。
后面柳如煙的小說,倒是有趣,公輸婉多看了幾眼。
當她看到趣聞板塊的時候,瞳孔一縮,震驚道:“這是...”
赫然是御史大夫周興,貪贓枉法的罪證。
就這么堂而皇之,刊印在大夏文報上。
如此炸裂的消息,本應該在頭版。
讓人意外的是,不僅在后面的板塊,而且放在趣聞上。
李龍鱗到底在搞什么?
他是要對御史大夫下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