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還是老的辣,盡管圍點打援經(jīng)過了諸位老將們的推敲。但是很少有人,沒能像藍玉這樣,說起高麗的地形頭頭是道。更沒人能像他這樣,把戰(zhàn)爭精算到時間差。
就這時,忽然一員將領,在朱允熥的侍衛(wèi)指引下,大步跑來。
“臣張玉,參見太孫殿下!”
來的,是朱棣的心腹大將,定然是發(fā)現(xiàn)高麗援軍的蹤跡。
“可是遇到了高麗人?”朱允熥急問道。
“回殿下,高麗北上大軍,已過遂安,距離檜倉只有三十里。大概有騎兵四千,步兵五萬余人。打的是高麗王京興義軍的旗號。燕王千歲率軍駐在長星里,隨時能攻高麗軍之側翼。”
(地圖上看,平城,長星里,檜倉是一個三角形。)
“好!”朱允熥一拍手掌,“先滅援軍,再破平壤!”說著,凜然對眾將說道,“傅國公繼續(xù)擺出要強攻平壤的姿態(tài),其他人隨我與燕王合兵!”又對張玉說道,“速去回復燕王,讓他一定看死高麗援軍,若對方察覺有異,定要咬住,不能走脫!”
“喏!”眾將轟然答應。
明軍十幾萬軍的戰(zhàn)線,從平壤城外的高地平成延伸至平壤城下,呈階狀。高麗援軍到來,明軍無需在長途行軍,只需前軍渡過淺淺的大同江,便可到達高麗援軍的必經(jīng)之路檜倉。
軍情如火,平壤城下,明軍繼續(xù)擺出強攻的姿態(tài),累積土墻聲勢浩大。其實暗地里,大部隊已調(diào)轉槍頭。
~~~
山林之中,燕王朱棣注陰藏其中,注視著山腳下急行軍的高麗援軍,眼中露出幾分贊許之意。他是百戰(zhàn)的藩王,從基層做起,最重視第一手的軍情。即便深入漠北作戰(zhàn)時,也常常親自為探馬先鋒。
“你們看,急行軍而不亂,騎兵串聯(lián)首尾,弓箭手居中,長槍手在外。若遇得敵,馬上能就地結陣!”朱棣小聲對身邊諸將說道,“高麗的領兵之人,是個知兵的大將!”
他雖然說的鄭重,但是麾下那些驕兵悍將的眼中,還是有些輕視。
燕藩麾下大將,丘福開口道,“千歲,臣有一事不明!高麗援軍為何不走松林道,直接進平壤,反而要走側面。這不是直接送上門來了?”
“你呀,是打大仗打慣了,腦子沒轉過來!”朱棣笑道,“高麗國小,傾全國之力不過十幾萬兵馬。援軍進了平壤,固然能確保平壤不失,但卻于全局沒有半點好處!”
“高麗的兵馬都囤積在平壤一帶,若我大明再調(diào)二十萬兵馬過來,團團圍住,隨后再征十萬大軍直進漢城,他用什么抵擋?”
“想解平壤之圍,高麗必須野戰(zhàn),唯一的生路就是從側面攻擊,我大明圍平壤大軍的側翼,奪回高地開城,與平壤成犄角之勢!”
丘福想了半天,似懂非懂,開口道,“還是千歲圣明,臣這粗人,就知道輪刀子,想不出這些關節(jié)來!”
“也不是本王想的!”朱棣笑著,嘆息一聲,“此戰(zhàn),全盤都出自皇太孫的手筆。從一開始,他要打的就是一戰(zhàn)滅高麗社稷之戰(zhàn)!”說著,微微皺眉,“如此戰(zhàn)役,乃是好大的一盤棋。一開始,本王還以為是那些軍中老將們給他出的主意,后來才發(fā)現(xiàn),是人家力排眾議,說服了那些老將!”
說著,長嘆,“還真是,天縱奇才呀!”
“他?”丘福等人面上有些輕視,“太孫殿下再怎么英明,也比不過千歲您身經(jīng)百戰(zhàn)。打仗這事,想的再好,打起來也都變樣?!?
就這時,眾人身后的密林中,傳來腳步。
眾人握緊兵器,只見一探馬斥候焦急的過來,“千歲可在?”
“怎么了?”朱棣皺眉問道。
“騎兵!”探馬喘著粗氣,“定遠侯王弼來報,川內(nèi)方向發(fā)現(xiàn)高麗騎兵,人數(shù)約有兩萬人,似乎準備包抄咱們的背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