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的科舉制度公布后,眾多學子議論紛紛,對新增的兩項科目并不理解,甚至沒有多少學子報名參考此新增兩項。
有山南道學子認為,如果不影響最終成績和結(jié)果的話,多出來的四科只是負擔。
再說數(shù)術(shù)與制造在這些慣讀舊書古卷的學子眼中看來,終究是小道,男子漢大丈夫,當頂天立地,學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,整日與數(shù)字和工具為武,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?
如此思想,早已深入人心,即便是普通百姓,也大多這樣認為。
所以十里國宴后發(fā)出的那些旨意里如士農(nóng)工商皆是平等之類,既不能被各地百姓官員理解,也很難實施,再加上交通不便,就算想強制執(zhí)行,天高皇帝遠,長安也鞭長莫及。
種種這些,秦懷道心里有數(shù),他開國便下達旨意,并非強求在短時間內(nèi)的改變,而是要給長安,給各州道,給這天下樹起一道旗幟,他秦懷道知道有些人不愿意改變,有些人不愿意和那些庶民平等,沒關(guān)系,他秦懷道愿意,而且不管是一年,十年,還是百年,一定要實現(xiàn)。
微末溪流終將匯聚成海,這就是時代的意志。
長安之內(nèi)。
處于觀望之人與一心投奔之人終于心動。
“韓兄,我不管你愿不愿意,反正我是要去了,大漢皇帝陛下如此誠意,我李淳風又豈能因循守舊,還把持著老一套的觀念不放?倒是你,還這么猶豫的話,可是要錯失時機了?!崩畲撅L看向那名墨門之人。
自秦始皇大一統(tǒng)后,墨門子弟被追殺到海角天涯,能有學統(tǒng)傳承下來,已是不易,韓姓男子空有報國之心,卻拘泥于門規(guī),無法完全下定決心。
他李淳風精通天文、歷法、數(shù)學等,更擅長陰陽之道,又沒有門派約束,雖然是前朝太史局官員,但畢竟是前朝,已經(jīng)過氣,想得以重用,自然要參加。
墨門,卻完全不同。
自被秦皇報復之后,存活下來的墨門巨子曾立下門規(guī),從他那一代起到將來的所有墨門弟子,入門前皆需發(fā)毒誓,不得參與列國之爭,所有研究制造的工具皆只能用于民生。
如若不然,墨門遲早會再臨滅門之災。
見韓姓男子心動可仍有猶疑,李淳風安撫道:“我知道墨門有門規(guī),可那門規(guī)已經(jīng)是多少年前的事了?秦始皇暴政,難道當今的皇帝陛下也是暴政嗎?你我都是聽著陛下的傳說一路走來,國宴之上,陛下更是喊出人人生而平等,這樣的皇帝,難道不值得你報效嗎?”
“更何況,你我入朝廷,并非報效的是陛下,而是這天下百姓啊,如若能造福天下百姓,你我百死又何妨,如若死都無懼,小小門規(guī),又怎能阻擋韓兄?”
“此次科考,是實證也是機遇,你能讓天下看看你的創(chuàng)造是否能夠?qū)嵤?,而天下,說不定也能借此機會再次感受到墨門的榮光,不是嗎?”_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