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榮九輕輕一笑,沒有急著拒絕,而是看向楊波,“兩萬塊,也算是不錯的價錢,小伙子,如果真是以這個價錢買下來,你可就虧了呀!你能不能先斷代?”
“虧不虧姑且另說,要不您先賣給我?”楊波看向?qū)Ψ健?
桂榮九指著楊波哈哈笑了起來,“小伙子,看來是我低估你了,是我看走了眼,你就直說吧,到底是看出沒有?”
楊波把手放在桌面上,食指輕敲桌面,“這只鼻煙壺是清代嘉慶年制,年代并不算早,不如,您賣給我?”
桂榮九倒好茶水,把茶端到楊波面前,“看來英雄出少年這句話是對的!小伙子眼力不凡,的確是能吃這行飯,如果你真是想要買下的話,給我三十萬!”
楊波笑了起來,知道自己這是撿漏不成了,這就像是一道謎題,兩人都知道了謎底,但都還是想著對方會不會猜不到。
“桂老,這是甘桓文的內(nèi)畫吧?”楊波問了起來,語氣里也帶了尊敬,桂榮九已經(jīng)證實他的實力。
桂榮九點頭,“沒錯,這是已知最早的那只內(nèi)畫壺!”
楊波輕輕點頭,兩人一直像是在打啞謎一樣,就是因為楊波在鼻煙壺內(nèi)壁看到了甘桓文這個名字,這就不得不提到內(nèi)畫壺的起源了。
相傳嘉慶、道光年間,一個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職,寄宿在廟里,因為鼻煙快吸完了,就用煙簽刮煙壺中剩下的鼻煙。廟里的一個和尚看到煙簽在壺的內(nèi)壁留下很多刮痕,很有國畫的線條感,就將其拓展成了內(nèi)畫壺技藝。
不過,據(jù)后來有專家考證,內(nèi)畫壺的發(fā)明者并非和尚,而是清嘉慶年間南方的年輕畫家甘桓文。甘桓文將小鋼珠、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壺內(nèi)晃動,將內(nèi)壁磨出細紋,使顏料易于附著,然后以帶有彎鉤的竹筆蘸上顏色,在內(nèi)壁反向作畫,由此形成了內(nèi)畫的技藝。
楊波之所以想要買下,就是因為他猜測這只內(nèi)畫鼻煙壺很有可能是最早的那一只,只是沒有料到桂榮九早就已經(jīng)知道了。
因為此事,桂榮九看向楊波的目光充滿了欣賞,兩人聊起鼻煙壺,倒也頗為投機。
楊波接到羅耀華的電話時,已經(jīng)到了晚上九點,而他還在和桂榮九聊天。
楊波說了自己所處位置,羅耀華很快趕了過來。
羅耀華落座之后,就驚呆了,瞪大眼看向桂榮九,“您是桂老師?”
桂榮九看向羅耀華輕輕點頭。
羅耀華有些激動,站起身來,和對方握手,“桂老師您好,自從《尋寶》節(jié)目開播以來,我就一直在追看。”
桂榮九哈哈笑了起來,“真是沒有想到,在這里竟然遇到了一個小粉絲。”
楊波有些不解,他壓根不明白對方在說些什么,因為他是不看電視的。
羅耀華也是看到楊波面上疑惑,解釋起來,“今年六月份的時候,央視開播了一起鑒寶節(jié)目,名字叫《尋寶》,你不看電視,可能不太清楚?!?
楊波“哦”了一聲,他還真是不清楚這件事情,不過,想到央視舉辦的節(jié)目,桂榮九能夠參與,想必也是極為厲害的人物了。
“我算是老了,楊波才是深藏不露??!”桂榮九把話題轉(zhuǎn)移到楊波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