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林捏了捏下巴,很想說“這題我會”,不過仍舊是一臉凝重的神色,緩緩開口道:“大禹治水都知道堵不如疏,所以這治水之策,無非就是該堵的堵,該疏的疏。暴雨是天災(zāi),我們?nèi)四茏龅降?,無論是鑄堤造壩,還是改換河道,不過都是一時的緩兵之計(jì)?!?
“若真正想要徹底解決洪水的問題,唯有制定百年乃至千年大計(jì)!一是在大江的上游,造一條巨大的堤壩,挖出水庫,建造一個巨大的蓄洪區(qū)!雨季來臨前,便放空蓄洪區(qū)內(nèi)的水;當(dāng)雨季來臨時,便關(guān)閉堤壩,讓大江上游之水,留在蓄洪區(qū)內(nèi),這樣一來,大江之內(nèi)水流減少,便能降低或是減少洪水泛濫的程度。”
“還有有一條,那就是搬遷!”
“其實(shí)大江附近很多地方,時常會遭遇洪水,并不適宜生活,只是因?yàn)楣释岭y離,那里的百姓不愿意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(xiāng)。”
“而只要讓這些百姓,徹底搬離容易漲水的地方,那么管他洪水泛濫,也都不會有事了?!?
楊林這話說完,周圍人又都是一愣。
楊林的這番回答,再次出乎了孔秋和李玉瑤的預(yù)料。
孔秋理想中的答案便是建造堤壩,而李玉瑤意識里的答案則是改造河道。
而楊林的這番回答……
雖然和他們想的不同,但細(xì)想起來,似乎無比精妙??!
攔截大壩?建造蓄洪區(qū)?搬遷百姓?
這每一條,都是他們從未想過的,但此刻細(xì)細(xì)思索一番,讓他們越想越是震撼!
楊林這三個答案,無論哪個工程量都極其龐大,但也真的是一勞永逸的辦法,比起現(xiàn)在年年洪水,年年賑災(zāi),要好的多!都真的可以堪稱百年大計(jì),千年大計(jì)!
孔秋皺眉沉思一番,隨即說道:“大江寬達(dá)千百丈,想要在大江之上攔一條堤壩,這恐怕不太容易吧?”
楊林點(diǎn)頭:“與天斗,與大自然斗,當(dāng)然不容易,不過只要去做了,就一定能做到的?!?
“那搬遷呢?搬離的百姓去哪?離開家園,這些百姓又該如何生活?”
楊林笑笑:“這個更簡單了,我大乾幅員遼闊,荒廢的土地到處都是,只需要鼓勵開墾,免去前幾年的稅負(fù),自然有的是百姓愿意找一個安全的新家園!”
“退一萬步,無家可歸的百姓,我這也可以收留呀,只要來我這的百姓,我都能給他找到工作,都能拿到五文錢一天的工錢!”
楊林拍了拍胸脯。
孔秋瞇著眼,似是冷笑道:“若來你這的百姓,成千上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