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次內(nèi)廷議事之后。
宰相龐師古便將陛下決議公布出去。
終于要調(diào)兵回防了。
哪怕以最快的速度傳送,再等兵力回防也還需要些時間。
在此期間,他們依舊要忍受恐慌,不過也平復(fù)了許多,終于有盼頭了。
大梁并非沒有軍隊,只是軍隊都外派了出去。
只要回防,便能將敵軍全部消滅。
這是肯定的。
而當(dāng)這個消息傳出后,想必知曉的敵軍也會有所收斂。
民心開始平穩(wěn),混亂開始減弱。
兵部則立即派人快馬加鞭的去前線傳旨,怕有意外,同時派出十余支小隊。
在這之前,只能干等著。
而讓朱溫的憤怒的是,調(diào)兵回防的消息大規(guī)模傳出,敵軍必然也已經(jīng)得知。
可他們竟然沒有任何收斂,反而還變本加厲。
造成的破壞與日俱增,城民百姓依舊在承受煎熬。
朱溫極其憤怒。
每日看折子,發(fā)脾氣都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。
“等著,你給朕等著?!?
“等有機會,朕定要百倍還之,朕會御駕親征,不屠幾城不足以泄憤!”
內(nèi)廷每日都能見到朱溫暴怒的樣子。
這幾句話都能夠背讀下來。
等待的過程是煎熬的。
敵軍日不走,人心日難安。
朱溫也知曉這些情況。
他必須要穩(wěn)住人心,要大家耐心等待兵力回防。
于是,他決定舉行次朝議。
朱溫的想法跟關(guān)寧差不多。
他覺得朝議是最沒有意義的,又浪費時間,還辦不成事情。
有時還要跟那些不知變通的文官們扯皮,反而把自己氣的不行。
生氣就想殺人,可又不能都殺。
朱溫覺得很煩。
于是他便設(shè)立了內(nèi)外廷制度,穩(wěn)固了皇權(quán),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
因而朝議就成了擺設(shè),平素難得舉行。
但今日決定舉行次。
朱溫要安穩(wěn)朝政。
朝議開始。
果然朝臣們各種諫都離不開現(xiàn)在情勢。
這又發(fā)生了。
那又怎么了。
本來就不想聽這些的朱溫,內(nèi)心更是煩不勝煩,但他在這不能表露。
要顯出沉穩(wěn)姿態(tài)。
“列位所奏,朕已清楚,敵人狡猾奸詐,魏國背信棄義,才造成今日之舉?!?
朱溫沉聲道:“前日朕已派人傳旨,相信我軍很快便能回防,屆時危機可解,而敵軍對我國造成之破壞,朕會記在心里。”
“朕也希望諸位能夠記得,要讓敵人付出更慘痛的代價?!?
這番話下來,朝臣們皆是義憤填膺。
他的目的就是制造仇恨。
增強朝臣們對敵的痛恨,而不去想那些亂七糟的事情。
“今日之失,他日必要百倍得回!”
“朕在此立誓!”
朱溫在整個梁國人的心目中都直是強悍的形象,這番話也確實讓人信服。
“再者我方派出百萬大軍攻打大康,而今已有些時日,相信很快便會有捷報通傳?!?
眾臣點頭。
想到這里便平衡了些。
“啟奏陛下!”
這時兵部尚書耿英站了出來。.五816.co
“前線戰(zhàn)報已經(jīng)送至!”
“哦?”
聽到此。
朱溫面色欣喜,總算是等到了。
時間,朝堂內(nèi)的氣氛也變得歡愉了些。
“肯定是捷報!”
“這還用說嗎?”
“我國動用了超過百萬兵力,而敵軍又有多少?”
“是啊,他們還膽大妄為的派兵來我大康本土?!?
“簡直自不量力?!?
“我猜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攻下了源州。”
“源州?你說的太少了,我猜至少攻下三州。”
“只要敵軍崩潰,打到大康國都上京都有可能啊?!?
朝臣們議論紛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