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西達(dá)抿了一口酒,說道:“其實我對甲骨文也略有研究,我還破譯了一個字?!?
“哦?是嗎?”
他用手指沾水,在桌子上畫了一個歪歪扭扭的符號。
“知不知道這什么字?”
“no?!?
“呵呵,這個字只有我認(rèn)出來了,你看它這兩撇,像不像青蛙彎曲的后腿?還有這個半圓,像不像肚子?”
“這是哥蛙字?”我問。
他哈哈大笑,指著我道:“錯了!這個字應(yīng)該念跳!彈跳的跳!”
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,但也僅限于有道理,沒人會認(rèn)的,因為想確定一個甲古文很困難,需要“音形義”全部破解,這就必須要有完整甲骨文句子流傳下來當(dāng)佐證,比如一塊甲骨文上寫了“我能什么兩米”,這時候把這個字套進(jìn)去,就是“我能跳兩米”,只有這樣音形義,全說通了才算認(rèn)可。所以有條新聞?wù)f面向社會征求破解甲骨文,破解一個字獎十萬,聽聽就行了,因為個人很難找到完整的句子來佐證,宋家兄弟都不敢說能找到。
我夸了他的想法,我說這個字很可能就是念“跳”,他聽了很高興,于是又對我說:“兄弟,早年出土的那件商代青銅器你肯定聽說過,里頭還有完整的人頭,你說當(dāng)時的人為什么要把人頭砍下來放鍋里蒸?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