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呵呵笑了笑,吩咐他用撬棍往外掏。
就像用火燭掏爐灰,這種看起來像“沙子”一樣的木炭不斷被掏出來,不一會兒,胖子一扭頭,我看他抹成了大黑臉。
“行了,差不多了,我瞅瞅能不能看到棺材。”
趴地上打著手電看了看,我一眼便看到了最內(nèi)部的“棺材”。
露出來的部分不多,但手電照上去反光,棺材表面“金燦燦”的,不夸張的說,表面光暈流轉(zhuǎn)。
我當(dāng)場臉都白了,嚇到了,不管是金棺或者是刷了金漆的棺材,都不可能出現(xiàn)在古代,因為金棺只有寺廟里那種迷你型的,用來裝高僧的骨灰舍利子,古代棺材只有四種顏色,即紅色,黑色,白色,原木色。
深呼吸,我調(diào)整姿勢,在定睛一看。
不是金棺。
也不是表面刷了金漆,是根本沒刷生漆!
這竟然是一具用陰沉金絲楠打的棺材,所以手電照到表面才會發(fā)金光。
金絲楠棺材不稀奇,只要常年干這行的都見過一些,但保存狀態(tài)這么好的極罕見,甚至看到的第一眼讓我產(chǎn)生了錯覺,墓主人是不是上禮拜才剛剛下葬??
從看到的這部分棺材分析,整具棺材沒塌,沒變形,沒爛,就和新做的一樣。
之所以保存這么好,是因為有“外槨”的存在,在加上陰沉金絲楠本身的防腐性和槨內(nèi)用碎木碳隔出來的厚達(dá)幾十公分的防潮層。
有棺有槨叫棺槨,有棺無槨叫棺材。
隨后我們?nèi)齻€如法炮制,在主墓室內(nèi)耗費兩個多小時,用小千斤頂加磚頭一點點墊起來了石槨四個角。
大量木炭流的地上到處都是,看著眼前露出來的棺材,我皺眉問:“你們兩個聞到了沒有?有一股味道。”
黑胖子嗅了嗅說:“楠木味兒啊,正常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