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認(rèn)為不是巧合,歷史上也沒那么多巧。
.....
夜里12點多,我們換好衣裳將所有裝備裝上車,趕往了東山村。
豆芽仔無精打采。打了個哈欠問我:“峰子,那個地洞你上次下去探過了,你覺得底下還有多深啊?!?
“不確定,應(yīng)該最少還有一百到兩百米?!?
豆芽仔吃驚道:“我靠,上次咱們帶的兩盤繩子合起來有一百六十多米,如果按照你說的底下還有兩百米深算,那就是接近四百米!這相當(dāng)于一百多層樓高了,這么高的高度,以前的人能下去?”
魚哥專心開著車,小萱一身黑衣說:“你別小看古人,咱們現(xiàn)在能做到的事兒沒準(zhǔn)古人都能做到。”
我道:“小萱說的對,古人很聰明,可能就因為位置隱秘,所以當(dāng)年才有人把寶貝藏在洞底?!?
把頭開口叮囑說:“待會兒兩個人一組下,云峰你和豆芽子一組,互相照應(yīng),一切小心?!?
我點頭說明白。
夜間一點半到了東山腳下,我們將車藏在了人家莊稼地里,隨后背著大包小包上了山。
來過兩次了,這次也算輕車熟路,很快我們便在地洞周圍打好了固定點兒。
繩子扔下去,檢查了頭燈,我和豆芽仔看了彼此一眼,開始抓著剩下往下滑。
因為洞口相對較窄,為了不讓登山繩彼此纏在一起,所以我和豆芽仔采取了背對背的方式速降。
下了幾十米深,抬頭已經(jīng)看不到把頭他們了。
豆芽仔在我背后說:“峰子,這他娘的好像越來越熱了,這底下不會是個活火山口吧?別咱們剛下去直接給烤熟了。”
我腳瞪著石頭,抓緊升降器停下來講:“不可能是活火山,淳安歷史上就沒記載過有活火山存在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