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所以這些絲織品能保存這么好,估計是因為棺中有水,加上三合土徹底密封隔絕了空氣的原因。
掏了半天,掏出來的全是各種綢緞衣裳,沒摸到人骨,我心想,媽的,難道這是過去的衣冠冢?
我不甘心,又轉(zhuǎn)身在棺尾處開了個口子,這次掏出的東西推翻了我剛剛的猜想。
我摸出來兩根兒深黑色骨頭,看樣子應(yīng)該是人的手骨和腿骨。
“主人家莫怪莫怪,求個財,打擾了?!?
我將骨頭塞回棺內(nèi),接著掏。
或許老天爺看我可憐,黃天不負(fù)有心人,我在棺尾處終于摸到了兩件硬物。
那是一件環(huán)形青玉佩,還有一件龜紐白玉印章,龜紐上有眼兒,綁了麻繩,麻繩也沒爛。
我擦了擦,舉著手電看低頭向印文,
這是隨身印,過去掛在腰間相當(dāng)于古代身份證,上頭用九疊篆寫法刻了個人名兒。
“秦光喜。”
印象中不認(rèn)識這人,我決定回去查查書,看墓主是誰,如果墓主不是個名人,這種南宋小隨身玉印賣不了多少錢,大概小萬塊。
這個磚槨墓雖然保存的好,但屬實寒酸,除了一大堆絲綢衣裳,只出了兩件像樣的陪葬品。
爬上來后天色完全黑了,我喊來還在放風(fēng)的魚哥趕緊回填了盜洞。
為了不被人看出端倪,我們回填好后又搬了些石頭過來,壓在了上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