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啊,我以前是賦德村的?!?
注意,其實他一開始說的是“賦德”,但我誤以為成了富德。
我點頭:“富德村好,現(xiàn)在富德那個港灣小鎮(zhèn)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挺好?!?
老人馬上搖頭:“小伙子,你說的富德村是60年遷移后的村子,我說的是以前那個老賦德村,賦予的賦,德行的德,早沉江里了?!?
我恍然大悟:“哦,這樣,是我孤陋寡聞了。”
或許老人都有懷舊情節(jié),聊起老村子,他不斷跟我講當年的老村子是多么多么好,很快,從他講的話語間我捕捉到了一個關鍵詞語。
“賦德寶塔?!?
出于本能的職業(yè)敏感,我下意識追問這個老賦德寶塔的具體細節(jié)。
兩杯酒下肚,老頭像打開了話匣子,他道:“那寶塔就厲害了,我小時候還爬上去過!寶塔高十五米!寬五米!是明代末年的一個大官兒建造的!”
“小伙子我在告訴你個事兒,小時候我母親跟我講,那塔里藏有十萬零八百兩白銀,分別藏在好幾口大缸里,都是上好的雪花官銀,這事兒千真萬確,就在當年大壩泄洪的前一個月,我還清楚記得,有搞文物工作幾個的同志來村里調(diào)查過寶塔?!?
我眉頭一皺,心想這老頭喝高了跟我吹牛比的吧。
十萬零八百兩雪花銀?
什么概念,如果按照明代貨幣計量換算,那就是三噸多重!一個小村子的磚塔里,要說過去哪個地主老財藏個百八十兩銀子我信,三噸多,那不現(xiàn)實。
“大爺,你說的建寶塔的大官叫什么?知不知道?”
“那誰還能知道,我只聽老人講那塔是方老爺造的,但過去我們那一帶姓方的人沒有一萬個也有八千個?!?
我眉頭緊皺,腦海中突然想起了一個在清代縣志上看過的人名。
這事兒......
一個鬧不好還真可能是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