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告奉勇,我說我先來。
我爬樹技術(shù)還可以,花了十多分鐘便順著樹干爬到了最高處,小萱在底下大喊提醒我:“小心點兒”
抓到小門邊檐,我手腳并用,一個翻身上去了,
木門沒鎖,連接處腐朽的很厲害,用力一推便開了。
進來后發(fā)現(xiàn)地方不大,空間不到十平米,地上落了厚厚一層灰塵。
一張青石板搭成的桌子,石桌上倒著兩個銹跡斑斑的鐵水壺,此外,在靠近墻角的地上,還看到一把斷了弦的木弓。
我撿起來仔細一看,覺得這應(yīng)該是西夏的鐵臂弓,本身材質(zhì)是產(chǎn)自大西北的一種鐵木,威力大,射程遠,同時期的宋朝有過拿兩匹馬換一把西夏弓的記載。
搜尋一圈,又找到了一盞掉在角落的鐵油燈,除了這些之外,在沒看到別的東西。
魚哥和豆芽仔忍不住好奇心,先后爬了上來。
我鉆出來,探頭向上看。
“奇怪.....這玩意內(nèi)部也沒樓梯,以前的人是怎么上到高層去的?”
這里就像一個單獨的小房間,內(nèi)部沒有通往上層的樓梯。
把頭解答了我的疑惑。
在炮樓北邊兒五十米位置,那里有個爛了的方形木框,把頭說這個木框應(yīng)該是以前上下運送人用的,一旦有追兵追來,只要砍斷繩索,躲在炮樓高層的黨項士兵便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從這一點能看出來,當年黨項人逃到這里后仍然過的提心吊膽,怕蒙古人追過來趕盡殺絕。
上不去不能硬上啊,掉下來就摔死了,沒辦法,只能暫時下去,我們是來找值錢文物的,又不是來玩的。
我敢打保票,這地方一定有古墓,而且極有可能發(fā)現(xiàn)古墓群。
如果那樣,那這里對我們來說就是天堂,沒有警察,沒有外人,沒人能看到,想怎么挖就怎么挖。
西夏是游牧民族建國,它比較特殊,要么陪葬品很豐厚,要么毛都沒有一根。
行里有機會上手西夏墓的人不多,原因有兩點,一是西夏墓和后來的元墓一樣,不見封土堆,不用青白膏泥,在地表沒有表現(xiàn),二是它有很強的區(qū)域性,主要集中在大西北寧夏一帶。
既然在地表沒有表現(xiàn),看不到封土堆,怎么找呢?
我們聽把頭安排,什么叫專業(yè)啊。
把頭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幅圖,它將這一大片地方化分為四個區(qū)域,分別從m1區(qū)到m4區(qū)。
m的意思就是“墓”。
把頭用樹枝指著m1區(qū),沉聲道:“你們四個人拿四把鏟子,分別從東西南北四個角開始,數(shù)著數(shù),每走二十步,向下打一個探坑,每個探坑統(tǒng)一打深五米,然后逐漸向中間靠攏,當你們碰到了一起,就代表這個地方探完了,這樣就不會露掉任何一座古墓。”